《陰符經》,全稱為《黃帝陰符經》或《軒轅黃帝陰符經》,亦稱《黃帝天機經》。
《陰符經》的來歷與李筌
《陰符經》作者及年代考
《陰符經》卷目
《陰符經》內容大要



《陰符經》的來歷與李筌
   
    《陰符經》在唐代以前,尚未聞名于世。唐李筌《黃帝陰符經疏?自序》中敘述發現此經的經過說:他經常周游名山,到處訪道。在高山虎口岩石壁中,忽然發現一本《黃帝陰符經》。經文寫在白色的絲綢上面,有朱紅色的軸,封在石匣之中,封口有字為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,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,用傳同好。該本已經腐爛,手一碰上就變成碎片。李筌大略地把它抄記下來,回去之后整天誦讀,就是不能理解其中深義。后來他到了陝西,在驪山腳下看到一位老太太,在路邊撥弄一堆火,火堆燒到了旁邊的小樹,老太太自言自語地說:“火生于木,禍發必克。李筌聽到大驚,忙上前施禮問道:“這是《黃帝陰符經》上面的句子,請問老媽媽您如何知道?老太太回答:“我得到這部經已經很多年了,你這小孩子怎么也知道?李筌再次施禮,如實講出自己發現這部經的來歷。老太太打量了他一番,認為他是可造之材,因而為他講解《陰符經》大義,講完之后老人就不見了。李筌自稱依驪山老母之講解,撰成《黃帝陰符經疏》二書。道藏本《黃帝陰符經疏》已非李筌原本。

    李筌的身世,歷史記載不多,只有《神仙感通傳》中說:李筌號達觀子,居少室山,好神仙之道,常歷名山博采方術。開元中為江陵節度副使,有將略,嘗作《太白陰經》及《中台志》。后人名山訪道,不知所終。但據他自己的《進太白陰經表》及《太白陰經自序》中說:他在肅宗乾元二年《759》曾做過正議大夫持節幽州軍州事、幽州刺史、並本州防禦史等官,在代宗永泰四年《765》還做過河東節度使都虞侯。此外,他的著作見于記載的還很多。除了上述三種以外,尚有:《孫子注》,見《道藏》太玄部《孫子》十家注中;《青囊括》1卷,《六壬大玉帳歌》10卷,並見《崇文總目》中;《閫外春秋》殘卷,見《鳴沙石室佚書叢編》中。但是道教徒對于李筌作的《黃帝陰符經疏》,大抵都不太喜歡。如《雲笈七簽》中只收唐張果注,而不收李筌注。

《陰符經》作者及年代考
   
    《陰符經》的作者和出現年代,各家說法不一。《戰國策》言: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,伏而讀之。而《史記 蘇秦傳》則言:“得周公陰符,伏而讀之。《隋書經籍志》中有《太公陰符鈐錄》1卷,《周公陰符》9卷,皆列入兵家一類中,也許這就是蘇秦當年所讀之書,但其書今已失傳,不知是否今本《陰符經》。

    《道藏》之中收有《陰符經》注本多種,有的說該經是黃帝受之于廣成子,有的說西王母遣玄女授帝《陰符》300言,又有的說黃帝與風后玉女論陰陽六甲之后自撰而成,還有的說黃帝由虛天壇石洞內的一石匣中得到,李筌則言其書由寇謙之封存傳留后世。這些說法無論正確與否,可以看出道教界普遍認為此書傳自黃帝。宋人黃庭堅企圖否定這種說法,他在《山谷題跋》卷四中說:“《陰符經》出于唐李筌,讀其文知非黃帝書也。朱熹在《陰符經考異》中也說:“《陰符經》恐是李筌所為,……‥只因他說起,便行于世。但觀其注文與經文常多悖謬,如果是他本人作偽,斷不至於自相矛盾如此。而且經文格調有些象《鬼谷子》,又有些象《周易系辭》,唐朝人不會做如此文章。近代學人也有人認為經疏是李筌所作,經文則不一定出于李筌之手。因為唐吳筠在他的《形神可固論》中、歐陽詢在《藝文類聚》捲入八中都曾經引過《陰符經》的經文,宋樓鑰《攻集》卷七二謂《陰符經》有唐初褚遂良寫本,故此經當為唐以前古籍。

    《陰符經》究竟出于誰的手筆固不可知,推測原作者最晚也是戰國末期的人物。因為戰國時代有這樣的風氣,凡道家、術數家、方技家等撰著,每每喜歡加上一個黃帝稱號。意思未必徹底讓人相信這部書真的是黃帝所作,而是告訴人們書中記載都是自古相傳的名言和經驗,希望讀者不妄輕視。《漢書,藝文志》所列各家書目,其中有21種書托名于黃帝;今只存《黃帝內經》一種,其餘各書均已亡佚。官家收藏的書籍,年代久遠,尚且不容易保存,私人的抄本更容易失傳。因此過去頗有心機的古人,便將寶書藏于名山石洞,以便保存。《黃帝陰符經》如果不是藏在高山石室被李筌發現,也許世上的人根本無緣見到這部書了。

《陰符經》卷目
   
    《陰符經》字數雖然不多,但是一般傳本息將它分為33章。一般從觀天之道知之修煉,謂之聖人為上編,又稱《演道章》,或稱《神仙抱于演道章》;天生天條小人得之輕命為中篇,又稱《演法章》,或稱《富國安民演法章》;瞽善聽昭昭乎近乎象矣為下編,又稱《演術章》,或稱《強兵戰勝演術章》。但是某些傳本,也有不分篇章的;有的雖分篇章,卻不用篇目;有的雖用篇目,篇目的名稱又不相同。

《陰符經》內容大要
   
    《陰符經》的內容,各家看法並不一致,懸殊很大,有的認為它是談道家修養方法的書,但其中又有談悟道內丹之分;有的認為它是縱橫家的書,所談都是權謀術數;也有人認為它是兵家的書,所談為克敵製勝之道。比較來說,以第一種看法力量多,因為在《陰符經》上編明白說出知之修煉,謂之聖人。可見其宗旨所在,是說道家的修養方法。主要是觀天之道,執天之行,並言天性人也,人心機也,立天之道以定人也。認為若能做到這一點,就可以宇宙在乎手,萬化生乎身,也就是掌握了長生久視的自主之權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idai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